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把“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下一步要重点实施的补短板工程,纵观历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实乃首次。中央要求各省市根据自身情况大力推动城乡冷链物流发展,有关部委也纷纷围绕冷链物流行业开展调研,研究冷链物流政策制定和实施。
我们知道以往的补短板工程都围绕在大基建、城市互联互通、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为何当前阶段,在我国*高级别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会突然聚焦冷链物流这个细分产业?这背后国家层面的深层考量是什么?此举又将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首先要说的是,城乡冷链物流一下子纳入到了中央政治局层面讨论的范畴,看似突然实则有迹可循。
2019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强调食品安全与冷链物流关系密切;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肯定了冷链物流对于猪肉流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财政部、商务部等印发了《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指出了冷链物流和乡村振兴、农业振兴的有机关联;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在推进立法工作,更是把冷链物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生产销售环节责任绑定。
从这些细分领域的冷链相关政策的陆续发布,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民生产业和消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的保驾护航,也正是因为此,才有了冷链物流首次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议题的高光时刻。
不仅如此,城乡冷链物流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还将在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我国中国人均GDP突破9200美元,即将迈入一万美元大关,新中产阶级人数突破2亿,这些人不仅注重生活品质,对饮食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小龙虾、大闸蟹、杨梅、车厘子等爆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小龙虾市场规模迅速超过3000亿元,大闸蟹市场规模逼近千亿元。
随着全球食品贸易的扩张,国内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以及消费群体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中国消费者吃遍全球好货成为一种潮流。2018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超过7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大的食品进口国,其中海鲜产品、冷冻肉制品、高档红酒、乳制品占据很大份额。从2019年正在举行的第二届进博会情况来看,*受欢迎的就是食品和农产品展馆,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消费升级空间还很大。我国生鲜乳人均消费量约为35kg,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即食鲜果人均消费量不足60kg,不足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一半。肉类人均消费量为50.3kg、美国为98.6kg、欧盟为69.6kg,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消费升级,先要冷链升级。只有冷链航空、船运、铁路和公路冷链物流网络的基础不断完善和互联互通,食品消费升级的路径才能彻底打通。